2005年6月7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评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管教民警向灵魂矫治工程师转型
我省劳教系统推出民警专职教师培训计划
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沈永海

  本报讯 为了今天能上好毒品危害的课,昨天晚上,省戒毒劳教所民警朱震炜备课备到深夜。但他一点都不觉疲惫,因为这是他接受教师培训后的第一堂课,他为第一次当老师而兴奋不已。记者了解到,近日我省劳教系统举办了民警专职教师培训班,以后,劳教所的民警不仅要做好管教工作,更要担当起传道解惑的教育重任。
    课堂化教育虽然在劳教系统推行多年,但由于学员的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有的学员听不进,有的则听不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让管教民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5月23日,朱震炜和全省劳教系统的53名民警作为首批学员,走进了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在两个礼拜的培训中,朱震炜不仅学习了老师的基本素养,还掌握了不少教学技巧。他告诉记者,以前也曾给劳教人员上课,但仅仅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搬上讲台,课堂上虽然有提问,但是很少,而且常常冷场。通过这次培训,朱震炜不仅掌握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还明白了提问也有很多讲究。在昨天的备课中,朱震炜不仅精心设计了课堂提问,而且还找了相关案例让学员们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朱震炜说,加强互动,不仅能使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而且还能使学员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利于教育感化。
    “在课堂上,民警和劳教人员的关系应该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这是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民警张唯在这两个星期的培训中悟出的道理。她说,劳教人员刚到所里来时,都带有一定的情绪,有的还存有心理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感化教育。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像老师对学生一样,和他们平等地交流,消除他们心中的隔膜,排除他们的阴影,这种管理才是人性化的管理。
    为了能让更多的民警掌握做教师的技巧,今后我省劳教系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警参加教师培训,肩负起“灵魂工程师”的重任。省劳教局副局长吉永根告诉记者,为了不断提高教育矫治的效果,提高劳教场所的整体工作水平,去年,司法部对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标准作了新的规定,对劳教人员实行课堂化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案、教学日志、劳教人员作业“三印证”及教学效果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顺应这一规定,我省劳教系统制定了民警专职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加强民警的技能,让我省的劳教人员感受人性化教育的温暖。